挽张南轩先生八首 其七

拱璧堕泥涂,康瓠置坛墠。
天心与人事,颇似好乖舛。
贤愚真是非,每向死生辨。
哀荣若相迕,遗恨常不免。
前年建安公,罹此二气沴。
今年公复死,殒我一世善。
龙文百斛鼎,功在白玉铉。
斯人太薄命,长苦乐事鲜。
时因思贤忧,终夕长展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彭龟年的《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七》中,“拱璧堕泥涂,康瓠置坛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张南轩先生的遭遇如同宝贵的宝物落入困境一般,既珍贵又不幸。以下将更详细地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 作品简介
  • 作者背景:彭龟年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颇受赞誉,尤以其婉约的词风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著称。
  • 诗歌形式:这首诗属于挽歌体,通过哀痛的语言来悼念已经去世或者失去的人。这种形式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旨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以及对生者情感的影响。
  1. 诗句分析
  • 比喻运用:“拱璧堕泥涂,康瓠置坛墠”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张南轩先生生前的光辉与身后的凄凉。拱璧即珍宝,象征其生前的尊贵和才华;康瓠则暗示着其死后留下的空缺和凄凉,置于坛墠之上,意味着他的生命已如祭坛上的遗物一般,不再有生气。
  • 人生哲理:此句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张南轩先生的命运如同天意与人事的交织,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悼念,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1. 社会意义
  • 历史见证: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 情感共鸣:通过对张南轩先生生平的描述,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彭龟年的《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七》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