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义仲挽诗

适意平生水竹居,雌黄在手为藏书。
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
方喜安舆迎彩袖,忽惊平陌走丧车。
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俞义仲挽诗》是宋代诗人曾协的作品,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的追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曾协,字子开,号东湖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艺术与文化的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 适意平生水竹居,雌黄在手为藏书。
  • 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
  • 方喜安舆迎采袖,忽惊平陌走丧车。
  1. 作品赏析
  • 首句“适意平生水竹居”,描绘了俞义仲一生喜好宁静淡泊的生活,居住在清幽的水竹环境中。这不仅体现了俞义仲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诗中“雌黄在手为藏书”,则揭示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珍视。在那个没有电子书籍的时代,他能够亲手书写、收藏书籍,显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 对于友人俞义仲声名早达但常恐良朋过往疏的描写,透露出曾协对其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他未来可能遭遇的孤独或疏远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显示了曾协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方喜安舆迎采袖”,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当曾协听到噩耗时,急忙赶来参加葬礼,可见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而“忽惊平陌走丧车”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悲痛,表达了曾协在得知好友离世时的震惊和不舍。
  • 最后一句“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则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悼。青松翠柏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而“新阡路”则意味着新的人生道路,却因逝者而显得格外寂寞。这样的描述不仅表达了曾协对逝者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俞义仲挽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逝者哀悼之情的挽歌,更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哲思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俞义仲的生平与性格,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朋友的真挚友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