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十首 其二

荷笠腰镰醉里回,和衣卧处息如雷。
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农十首·其二》是宋代诗人曾协创作的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曾协,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的家族背景复杂,祖父曾肇、父亲曾巩均在宋代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因此曾协也得以接触到更多的官场文化。
  1. 诗歌原文
    荷笠腰镰醉里回,和衣卧处息如雷。
    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

  2. 诗句解析

  • “荷笠腰镰醉里回”,描绘了一幅农民在田间劳作归来,头戴斗笠、身挂镰刀,满身酒气的场景。这里的“醉里回”不仅描述了劳动的辛苦,还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 “和衣卧处息如雷”,进一步展示了农民辛勤工作后的休息状态。通过“和衣卧处”和“息如雷”这样的形象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满足的生活氛围。
  • “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反映了农民对于官府租税的无奈和抗议。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白天忙于劳作与夜晚才能放松的情景,表达了农民对于压迫和剥削的不满。
  1. 诗歌鉴赏
  • 《老农十首·其二》作为曾协众多作品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农民的日常劳作,还反映了他们的艰辛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不公的揭露。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始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曾协的这首诗作,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农民生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1. 艺术特色
  • 曾协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老农十首·其二》中,他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富有艺术魅力。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批判。

《老农十首·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现状,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