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天下友

欲求天下友,试为沧海行。
风来冥冥内,摆触怪浪生。
突兀万里怒,势疑九州倾。
鲸鹏不自保,况此一舟轻。
我徒幸来即,可留石根耕。
日将书上客,共须天地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欲求天下友》是宋朝文人曾巩所作的诗词。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曾巩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学作品多样而深刻,不仅在诗歌、文章上有卓越表现,还精通书法。作为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颂。
  2. 诗词原文:《欲求天下友》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开阔的诗作。全诗如下:
    风来冥冥内,摆触怪浪生。
    突兀万里怒,势疑九州倾。
    鲸鹏不自保,况此一舟轻。
    我徒幸来即,可留石根耕。
    日将书上客,共须天地清。
  3. 作品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面对大海时的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首句“风来冥冥内”,描绘了风从海洋深处吹来的神秘感和深邃感;次句“摆触怪浪生”则形象地表达了风力如何激起海浪,形成壮观的景象。第三句“突兀万里怒”,形容波浪的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接下来的“鲸鹏不自保,况此一舟轻”,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巨大力量的敬畏,以及自身渺小与脆弱的感受。
  4. 创作背景:曾巩身处北宋时期,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年代。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并试图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哲理和情感。《欲求天下友》可能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反映了曾巩的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与融合。
  5. 艺术特色:曾巩的诗歌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内涵的深刻。在《欲求天下友》中,通过对大海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宏大主题——友谊的珍贵与难得。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欲求天下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对人生、友情和自然哲理的思考。曾巩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感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