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溪蛮昔负命,杀气凌南州。
城郭涨烟火,堂皇啸蜉蝣。
被发尽冠巾,吾人反缧囚。
行剽至杪忽,归载越山丘。
驱攘事虽定,收合信疮疣。
不有异泽沾,何令馀患瘳。
寒风在林鸣,君马不能留。
初佩太守章,慨然任人忧。
问俗灰烬馀,咄唶令心谋。
士材为世用,因难乃知尤。
烦苛一荡涤,幽远遍怀柔。
四封鸣鸡犬,五谷被原畴。
里闾多娱宴,歌鼓震溟陬。
明义每所希,古人不难侔。
日月有常运,志士无安辀。
山川自兹始,努力千里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竑著作知康州》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的一篇散文。它选自《嘉祐集》卷二,作于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的别情,来歌颂朋友远行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借对友人的祝愿,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在赴任途中一切顺利、事业成功的美好愿望。

全文如下:

昔岁吾与子之伯仲相视而笑曰:”我辈岂为州吏哉?”而今子之去此也,乃有如大父者,以康州之知州待子,子其行乎?
子之伯仲亦皆出于此矣,然犹以为州郡之吏,不若吾辈之为大夫宰相也,今子又欲以州郡之知州待子,则何异于吾辈哉!
呜呼!吾方欲求大木大木,得吾所欲栖而甘液焉;大木既得,遂不为狶犬之所休,风雨霜雪,实备至焉。今吾子方赤族千里之外,吾将老于兹庭,孰谓汝遽能安于穷困哉?
吾闻夫越之流人,入吾国而问罪者,有楚人也;今子适越而问罪于吾国者,谁使尔者也?越之民固君子所羞,而吾子独以君子自命耶?
子之行也,虽未获大木,而吾知其有大于大木者矣。
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无非其所,而常为大夫宰相;及至于穷厄困辱,颠踣于泥涂之中,而不顾也。”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子之为人也,慷慨有大节,智勇多略,士之企慕而乐为之师友者,盖无穷人。今子行且止,则其所以遇人之道缺矣。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虽无大故,常为大夫宰相;及至于穷厄困辱,颠踣泥涂之中,而顾其后也。”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子之于人,无高下贵贱长少之序,无敢慢者,无敢后者,无敢私者,无敢欺者。
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子其行也,吾望其进,吾望其止,吾望其先,吾望其后,吾望其仁,吾望其义,吾望其智勇,吾望其节。
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子其行也,吾望其死,吾望其生,吾望其黜退穷厄,吾望其富贵显达。
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得位,未尝得意;及其遭也,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闻子之先子十有五人皆仕,尝为刺史守令矣。子之兄仕为侍御郎君矣;又有二人仕为进士及第矣;又有四人为监门直宿矣;又有三人为校书郎矣;又三人为武卫军籍矣;又一人为殿中侍御史矣;又一人为太庙斋郎矣。子之弟仕为太庙斋郎矣。
子之侄仕为光禄寺丞矣。
子之侄孙仕为秘书丞矣。
子之曾玄仕为县令矣。
子之父仕为员外郎矣。
子之母仕为太夫人矣。
子之兄妻仕为太学校博士矣。
子之女嫁王氏之公子矣。
子之家累矣,而子尚以为未足。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得官,未尝得爵;及其遭之,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闻子之先子十有五人皆仕,尝为刺史太守矣。子之兄仕为侍御郎君矣;又有五人仕为进士及第矣;又有五人仕为监门直宿矣;又有五人仕为校书郎矣;又五人仕为武卫军籍矣;又五人仕为殿中侍御史矣;又五人仕为太庙斋郎矣。子之弟仕为光禄寺丞矣。
子之侄孙仕为秘书丞矣。
子之曾玄仕为县令矣。
子之父仕为员外郎矣。
子之母仕为太夫人矣。
子之兄妻仕为太学校博士矣。
子之女嫁王氏之公子矣。
子之家累矣,而子尚以为未足。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失节;及其遭之,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闻子之先子十有五人皆仕,尝以清白受遗于天子矣。子之兄仕为侍御郎君矣;又有五人仕为进士及第矣;又有五人仕为监门直宿矣;又有五人仕为校书郎矣;又五人仕为武卫军籍矣;又五人仕为殿中侍御史矣;又五人仕为太庙斋郎矣。子之弟仕为光禄寺丞矣。
子之侄孙仕为秘书丞矣。
子之曾玄仕为县令矣。
子之父仕为员外郎矣。
子之母仕为太夫人矣。
子之兄妻仕为太学校博士矣。
子之女嫁王氏之公子矣。
子之家累矣,而子尚以为未足。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无有所屈,无有所挠,无有所疑,无有所耻;及其遭也,无敢怠惰于道路者,无敢隐于山林者,无敢以身怨上而苟免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有喜愠见于颜色;及其遭之,未尝有戚戚于心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贵富动心;及其遭之,未尝无悔吝于中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贫贱易其志;及其遭之,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而不辱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鸣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死生忘其身;及其遭之,未尝不以死生忘其身。”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有喜愠见于颜色;及其遭之,未尝有戚戚于心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贵富动心;及其遭之,未尝无悔吝于中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贫贱易其志;及其遭之,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而不辱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死生忘其身;及其遭之,未尝不以死生忘其身。”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有喜愠见于颜色;及其遭之,未尝有戚戚于心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贵富动心;及其遭之,未尝无悔吝于中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贫贱易其志;及其遭之,未尝不夷于穷厄困辱而不辱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吾方将告于人曰:”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有喜愠见于颜色;及其遭之,未尝有戚戚于心者。”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呜呼!吾方将告于人日:“吾之子,仕宦于天下,未尝以死生忘其身;及其遭之,未尝不以死生忘其人。”今子之行也,则不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