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出生于赣州(今江西赣县),后随家族迁移至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等职。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并且在政治生涯中也表现出勤于政事的态度。曾几的诗作以讲究用字炼句和活泼流动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1. 诗歌原文
    会稽竹箭东南美,研席之间见此君。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

  2. 诗意解析

  • 会稽竹箭东南美:这里用“会稽竹箭”比喻剡溪出产的竹纸,强调其质地优良,色泽洁白,具有南方特有的美感。
  • 研席之间见此君:“研席”指的是古代学者研习书籍的地方,这里的“此君”可能是指剡溪的竹纸,因其质地细腻,适合书写和阅读,故在文房四宝中显得尤为珍贵。
  • 为间溪工底方法,杀青书字有前闻:这句话描述的是用溪边工人的方法加工纸张,使得书写时的墨迹鲜明清晰,而且这种技术流传已久,被后人所称颂。
  1. 写作背景:曾几生活在北宋晚期到南宋初期,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人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几的创作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2. 艺术特色

  • 精炼的语言:曾几的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常常通过寥寥数语便表达出深远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 清新的风格: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注重内容的真挚和形式的简洁,体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审美情趣。
  • 独特的意境:曾几的诗歌常常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通过了解《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的详细信息,可以更好地领略曾几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曾几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深刻体现,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