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得我玉嶙峋,附搭东艘过七闽。
且试挟山超海手,休为负石蹈河人。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是南宋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圆峤方壶共五山,上随潮往下随还。
二山流落初何在?新喜归吾几案间。作者简介:曾丰,字幼度,乐安人,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体现了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曾丰通过这首短诗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诗中“圆峤方壶”形容了山峰的轮廓,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统一,而“上随潮往下随还”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体的起伏变化。“二山流落初何在?”表达了一种失落或是寻觅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故乡或故物的深切怀念。“新喜归吾几案间”则是对现实的一种积极回应,意味着虽历尽艰辛,但仍能将所得之物安置于日常之中。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鼎盛时期,诗词作为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曾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自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这种影响。
《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监场索之附海船归三山》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获得关于宋代文化、诗歌创作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