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轩

厌苦常从乐未央,不如要足两俱忘。
当饥粝食遗三鼎,便体绨袍胜五章。
夜雪扁舟千嶂净,午风高枕一窗凉。
飘然自适非人适,肯受辕驹六尺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适轩》为宋代诗人程俱所创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程俱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适轩》:

  1. 作者简介
  • 程俱,字亨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后世被广泛记载,尤其是其诗歌作品,更是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程俱的诗作以严谨的格律、深邃的内涵著称,其诗作中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1. 诗歌内容
  • “厌苦常从乐未央,不如要足两俱忘。”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精神满足的追求。
  • “当饥粝食遗三鼎,便体绨袍胜五章。”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他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衡观念。
  • “夜雪扁舟千嶂净,午风高枕一窗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飘然自适非人适,肯受辕驹六”则揭示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
  1. 艺术特色
  • 《适轩》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在韵律和平仄的运用上,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 诗歌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1. 历史影响
  • 《适轩》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宋代,甚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领域都有重要地位。
  • 该诗多次被选入各类诗词集中,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适轩》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灵感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