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苦常从乐未央,不如要足两俱忘。
当饥粝食遗三鼎,便体绨袍胜五章。
夜雪扁舟千嶂净,午风高枕一窗凉。
飘然自适非人适,肯受辕驹六尺缰。
【注释】
轩:指代诗人的住所。厌苦常从乐未央:厌倦了苦闷的生活,向往快乐无忧的岁月。
要足两俱忘:满足于现状,忘记一切。
当饥粝食遗三鼎:当饥饿时吃粗糙的食物,也不在意。遗:遗漏。三鼎: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便体绨袍胜五章:穿一件布衣胜过穿着五套华丽的衣服。
夜雪扁舟千嶂净:冬夜雪后,小船在山峦间航行,四周景色非常宁静。
午风高枕一窗凉:中午时分,微风吹拂,躺在窗前高枕上感到非常凉爽。
飘然自适非人适:超脱世俗的快乐和痛苦,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肯受辕驹六尺缰:不肯接受束缚自己六尺长的马缰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作,作者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追求自然、超脱名利、与世无争的思想感情。全篇意境清远,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首句“厌苦常从乐未央”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接着“不如要足两俱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只有过上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日子,才能忘却烦恼,享受真正的快乐。
第二句“当饥粝食遗三鼎”,进一步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清苦。尽管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却能安然面对,不再为富贵荣华而烦恼。
“便体绨袍胜五章”,这一句则赞美了他所喜爱的简朴生活方式。他穿上破旧的布衣,胜过穿戴华贵的锦绣衣裳。
接下来两句“夜雪扁舟千嶂净,午风高枕一窗凉”,描述了他在山中乘船夜游,以及午间在窗前安睡的情景。这些描写都展现了他隐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
最后两句“飘然自适非人适,肯受辕驹六尺缰”,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宁愿像一匹挣脱了缰绳的骏马一样,驰骋天地之间,也不愿受到束缚,成为别人驱使的工具。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