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二 初见海棠花

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
欲语还羞如有恨,方得东君一盼。
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
今朝霁色,笙歌初沸庭院。
因是思入东屏,当年手植,遍桃源低岸。
失脚东来春七度,辜负芳丛无限。
问讯园丁,宁如归去,细与从头看。
东风独立,白云遮断双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二 初见海棠花》是宋代诗人程必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海棠花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而且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歌原文
    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欲语远羞如有恨,方得东君一盼。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今朝霁色,笙歌初沸庭院。 因是思入东屏,当年手植,遍桃源低岸。
  2. 诗歌赏析
  • 情感细腻:诗中“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描绘了主人公在烛光下的等待和期盼,表达了对海棠花的深情厚意,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诗作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意象鲜明:诗中的“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利用天气的变化来表达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关于爱情、等待和命运的故事。它不仅仅是对海棠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1. 作者简介
  • 程必: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已知其作品多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文人普遍注重诗歌的创作和艺术修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程必的《念奴娇·其二 初见海棠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 审美情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多样,但普遍倾向于追求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程必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展现了他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求。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念奴娇·其二 初见海棠花》的创作时间为宋代,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受到高度的重视和推崇。
  • 地域背景:虽然具体的创作地点未详,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无疑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文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元素,包括自然景观、历史传说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1. 文化价值
  • 自然美的表现:《念奴娇·其二 初见海棠花》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自然美的表达不仅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和尊重。
  • 人文情怀的体现:诗中的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这种人文情怀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体现在对社会、历史和宇宙的思考上。

《念奴娇·其二 初见海棠花》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