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喜院是院一瓦一木皆自能师手而师丈室惟布衾木枕无复长物即之坐庞眉皓顶泊然似不能言者无乃真有道者耶 其二

了无情解作攀缘,一钵三衣只兀然。
坐对青山不知老,学人休问祖师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法喜院》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赞美法喜院的自然环境和修行者的清苦生活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佛学和修行的崇敬之情。

首联描绘了法喜院的环境:一瓦、一木,皆自能师手而师丈室惟布衾木枕无复长物,意指这里没有过多的装饰,一切都显得简朴自然。这种环境可能让人感到有些孤独,但同时也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颔联“即之坐庞眉皓顶泊然似不能言者 ”描述了坐在这里的修行者的形象。他们年纪已大,头发白如霜雪,面庞苍老,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仿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心境。这既体现了修行者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佛教中“心外无法,无言说”的思想。

颈联“无乃真有道者耶 ”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修行者真的存在吗?这是一种反问,也是对佛学的一种质疑,表达了他对修行者真实性的疑惑和思考。

尾联“无乃真有道者耶 ”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些修行者是真的存在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内心状态都符合佛教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法喜院环境的描绘以及修行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佛学和修行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