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

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
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
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
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
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
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
摩娑旧圣石,政恐嫌俗驾。
感慨明义师,徘徊一悲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是宋代诗人葛胜仲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词原文
    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
    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
    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
    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
    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
    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
    摩娑旧:
    豺虎纵横,此地只有寺院得以安宁。
    楼台倚靠在山的腹部,碧瓦闪耀着光芒相互照射。
    悬崖直插云霄,缩地可至衡山、华山。
    竹子翠绿,染上了僧人的衣服,泉水声响在佛舍中回响。
    山峰峦叠嶂,景色优美,令人留连忘返。我向往攀登山顶,路途虽险但并不可怕。
    摩挲着过去的遗迹,感受历史的沧桑。

  2. 作品鉴赏
    《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是葛胜仲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灵峰山百福院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渊源,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与敬仰之情。诗中的“豺虎纵郁攸”形容了山林中的野兽横行,而“此寺神独赦”则表明了该寺在此环境中的独特地位及其神圣不可侵犯。

《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崇高敬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