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
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
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
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
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
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
摩娑旧圣石,政恐嫌俗驾。
感慨明义师,徘徊一悲咤。

注释:

壬辰次灵峰山百福院:壬辰,即壬辰年,指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次,停留、暂住之意。此诗是作者在一次游历途中的临时驻足之地。

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豺虎,比喻凶猛的强盗或坏人。此寺神,指灵峰山百福院的僧人。

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楼台倚靠于山腰,碧绿的屋瓦相互辉映。

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奔向的山坡直冲云霄,缩小了天地之间的距离而见到衡山之巅。

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竹子苍翠,染上了僧侣的衣角;泉水潺潺,响着佛堂的寺院。

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山峰连绵不断,景色十分优美;但作者却顾不上欣赏,急于离去。余,美好。

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我想登到山顶上,越过险峻的山路应该不会害怕。

摩娑旧圣石,政恐嫌俗驾:抚摸着古老的岩石,生怕它们被世俗的尘埃所玷污。

感慨明义师,徘徊一悲咤:感叹那些明理的僧人,徘徊之间发出了悲愤的呐喊。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灵峰山百福院时所见美景与所感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佛教寺院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

首句“豺虎纵郁攸,此寺神独赦”,用豺虎比喻强盗或坏人,用“神”字形容寺庙中的僧人,表现出寺庙中僧人们的威严和神秘。

接下来“楼台倚山腹,碧瓦粲相射”,描绘了寺庙的楼台依山而建,绿瓦在阳光下闪烁的景象。

第三句“奔崖插云霄,缩地见衡华”,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竹翠染僧裾,泉声喧佛舍”,则写出了寺庙中的宁静与幽雅,以及僧人的生活气息。

第五句“峰峦佳有馀,顾揖真不暇”则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既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我欲陟山椒,嶝崄未应怕”,“陟山椒”,指攀登山顶;“嶝崄”,指越过险峻的道路。诗人虽然想要登临山顶,但却因为山路险峻而有些犹豫。

尾联“摩娑旧圣石,政恐嫌俗驾”,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古老石碑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