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毒虽无后悔,转雷已觉难支。
异馔那施方丈,寒泉且饮军持。
再和三首 其三
介绍
《再和三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品简介:《再和三首》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辙所作,其诗作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此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丰富的情感表现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后人赞誉和推崇。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苏辙在官场经历颇为坎坷,曾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然而,即使在逆境中,他的文学创作却从未停歇,这从他能够创作出如此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作为“小苏”的苏辙,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不凡的成就,尤其是在七言诗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品原文:《再和三首》的原文如下:
穴鼠何须窭数衔,粗官不用苦高谈。
夜倾渌蚁风吹竹,昼拥黄菊覆庵。
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余润亦成酣。
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
旧隐尚闻存竹径,归休但要葺茅庵。
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日酣。
强欲迟留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后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作品赏析:在《再和三首》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诗中的“穴鼠”与“燕窠”,既指自然界的小动物,也隐喻了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辛酸。而“惭愧封侯止立谈”一句,则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嘲和无奈。此外,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感。
艺术特色:苏辙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 苏辙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如《再和三首》中的“穴鼠”与“燕窠”等意象,既指自然界的小动物,也隐喻了人生境遇的无奈和辛酸。
- 思想深刻,意境深远: 苏辙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个人情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这种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广度相得益彰,使得苏辙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结构严谨,韵律和谐: 苏辙的诗歌在结构上讲究章法,遵循一定的规律,使诗歌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同时,他在用韵方面也很讲究,力求做到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 文化影响:苏辙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再和三首》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颂,而且成为了后代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或效仿苏辙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手法,从而使得苏辙的诗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再和三首》是苏辙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