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子舒 其一

南渡今何似,中流欲济船。
虽凭人击楫,要若水行川。
竹木如山积,桑田与海连。
吴宫犹可问,白鸟暮推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薛子舒》是宋代葛天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和历史的深沉思索。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渡时期的动荡景象,并寄寓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葛天民作为一位杰出的宋代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送薛子舒》正是这种文化素养和时代感悟相结合的产物,展现了一个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民生活的真挚同情。

在《送薛子舒》中,葛天民巧妙地运用了“南渡今何似”这一开篇句,暗示着历史的迁移或国家的动荡。这不仅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引用,更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中流欲济船”、“竹木如山积”、“桑田与海连”等意象的刻画,生动地展示了国家由盛转衰的沧桑巨变,以及自然景观的变迁。

葛天民在《送薛子舒》中还通过对吴宫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忧虑。诗中的“吴宫犹可问,白鸟暮推烟”一句,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与沧桑,更引发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深思考。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送薛子舒》以其精湛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宋诗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葛天民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敏感度和对于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送薛子舒》不仅是葛天民个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更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言志”的传统精神。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