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真如阁

云阁凭高起暮愁,西风吹作帽檐秋。
烟林回薄地欲转,水国苍茫天共浮。
富贵从来联后乘,行藏何处借前筹。
东篱又负黄花约,新月光中一献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葛绍体是宋代诗人,而非现代文学作品《九日登真如阁》的作者。葛绍体创作于宋代的这首诗《九日登真如阁》,是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与反思。

葛绍体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宋徽宗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频发,文人墨客多有感慨,葛绍体便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创作出了许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九日登真如阁》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云阁凭高、西风送爽等自然景象,以及帽檐秋寒、烟林薄地等物象,营造出一种暮秋时节的宁静与哀愁。葛绍体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富贵与行藏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世的深刻思考。在诗中,“富贵从来联后乘,行藏何处借前筹”一句,不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诗人对命运无常和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

葛绍体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诗作往往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学观念。《九日登真如阁》中的意象和词语,如“云阁”、“帽檐”、“烟林”、“水国”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九日登真如阁》作为一首宋代诗歌,它不仅是葛绍体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还能深入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时代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