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九

一个江湖客,万里水云身。
鸟啼春去,烟光树色正黄昏。
洞口寒泉漱石,岭外孤猿啸月,四顾寂无人。
梦魂归碧落,泪眼看红尘。
烟蒙蒙,风惨惨,暗消魂。
南中诸友,而今何处问浮萍。
青鸟不来松老,黄鹤何之石烂,叹世一伤神。
回首南柯梦,静对北山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其九》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的这首词作是与韩元吉的唱和之作,全篇虽记游赏景,实则抒发了他抗金报国壮志难酬的内心苦闷。

这首词的文学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豪放派风格。辛弃疾以其特有的豪放不羁、激昂慷慨的笔调,将个人的情感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水调歌头·其九》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的饮酒赏花之乐,更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隐喻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无奈。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刻内涵。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词中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都极具代表性。例如,“清霜飞画楝”,“孤月”等词语,不仅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氛围,也寓意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深刻感悟。此外,“炯炯台端孤月”,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也隐喻了英雄人物的寂寞与悲凉。

从历史背景上分析,《水调歌头·其九》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一个政治相对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的词作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他表达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担忧的一种方式。通过他的词作,后人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声和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水调歌头 其九》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理解辛弃疾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重要窗口。它不仅体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到之处,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