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八 咏白莲

昨夜姮娥,游洞府、醉归天阙。
缘底事、玉簪坠地,水神不说。
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
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
芳而润,清且洁。
白似玉,寒于雪。
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
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
笑李粗、梅瘦不如他,真奇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葛长庚的《满江红·咏白莲》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白莲独特韵味和高洁品质赞美的诗词。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且通过对白莲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昨夜姮娥,游洞府、醉归天阙。缘底事、玉簪坠地,水神不说。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芳而润,清且洁。白似玉,寒于雪。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

  2. 诗歌解析

  • 主题思想:葛长庚通过这首《满江红·咏白莲》,表达了他对自然界中白莲的独特美的感受和赞美。白莲以其清新脱俗的特质,在诗人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 意象运用:诗中的“白莲”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还象征着纯洁和高洁。白玉般的质地与寒于雪的清白,使得诗人在欣赏之余,也不禁自省,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莲花常常被视为君子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不染尘埃的洁净。在宋代文人的笔下,荷花更是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葛长庚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可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
  1. 艺术特点
  • 意境营造: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借助月光下的白莲,抒发了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词特有的文采和韵味。同时,诗歌在用词上讲究平仄韵脚,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于音律美的把握。
  1. 社会影响
  • 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满江红·咏白莲》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研究宋代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葛长庚的《满江红·咏白莲》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诗词。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