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邦杰移家馀杭包家山

九江贤令尹,千载两相望。
昔也陶彭泽,今之章瑞昌。
拂衣置五斗,高兴挹羲皇。
避俗陶无悔,达生吾与章。
渊明三径荒松菊,我携一瓢寓僧屋。
渊明乞食踵人门,我卖神丸办蔬粥。
渊明为酒接休元,我每移书谢州牧。
渊明纸笔课儿曹,我子长歌紫芝曲。
萧闲门户十三年,尚畏尘缘生处熟。
行将卜隐包家山,誓与苍生炼大还。
愿君门外诛榛菅,来者勿拒容跻攀。
镜湖遗老老且孱,犹堪护鼎诃神奸。
功成拔宅自仙去,唯馀井臼留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章邦杰移家馀杭包家山》是宋代诗人贺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九江贤令尹,  
千载两相望。  
昔也陶彭泽,  
今之章瑞昌。  
拂衣置五斗,  
高兴挹羲皇。  
避俗陶无悔,  
达生吾与章。  
渊明三径荒松菊,  
我携一瓢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担任过九江贤令、后因厌倦尘世而选择退隐的官员(章邦杰)离开旧居,迁往余杭包家山的情景。贺铸在诗中以“九江贤令尹”和“今之章瑞昌”开篇,表达了对前辈贤者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并以“拂衣置五斗”和“高兴挹羲皇”两句描绘了章邦杰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避俗陶无悔,达生吾与章”则反映了章邦杰选择退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于道家哲学的认同和追求。

最后两句“渊明三径荒松菊,我携一瓢去”则是贺铸对陶渊明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陶渊明、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贤者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生活状态的向往,是一首表现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追求的佳作。

《送章邦杰移家馀杭包家山》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更透露出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其文化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