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寺丞知常州

吾乡人物郑与张,堂堂介圭出琳琅。
论文合草北扉制,论经合讲金华艺。
两途未遂如命何,四方为君充抚摩。
郑公好义不肯住,张公好仁须少驻。
吾闻天以民为儿,又闻君以民为支。
为天活儿天必享,为君养支君必赏。
天公享公寿千龄,天子赏公金万铤。
能回五十万人命,讵止封侯当得政。
但令圣主民不饥,何必金华与北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寺丞知常州》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项安世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代表,更蕴含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对国家治理、民生关怀的深刻见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项安世,字平父,江西铅山人,生于宋朝绍圣元年,卒于宁宗庆元元年,是一位深具儒家思想与政治抱负的文人。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官职变动,曾在多个地方担任要职,其间也不乏政治上的挫折与失意。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从而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2. 诗作主题:《送张寺丞知常州》以表达对好友张寺丞即将出任常州知州的祝贺与期望为主。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张寺丞个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工作的期待,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项安世对于君主与民众关系的独到理解以及其深厚的道德情操。

  3. 艺术成就:该诗在宋诗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诗注重文采与内涵相结合的特点。

《送张寺丞知常州》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是项安世个人历史与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洞察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