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令赴江陵

平生所闻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
不令赤手□□□,亦合麻鞋见天子。
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
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
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有莱人要辟。
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
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
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项安世的《送赵令赴江陵》是一首表达对朝廷官员和边疆百姓苦难同情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项安世,字平父,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因被贬谪而长期居住在江陵。他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和学术创作,与当时的理学大师程颐有着深厚的学术交流。
  • 诗歌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庆元年间,当时项安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此,足不出户地研究学问。
  1. 作品内容
  • 描述对象: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赵景明这位朝廷官员被派往江陵的场景。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赵景明即将前往边疆的感慨,还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 情感态度:通过诗句“平生所联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项安世表达了对忠诚官员的赞扬,以及对不作为官员如百壬的不满。同时,“不令赤手”暗示了对赵景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忧。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也不乏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展现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孤独与苍凉。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项安世在《送赵令赴江陵》中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手法,通过直接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使得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和个人风格。
  • 意象运用:诗中选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太阿出匣”暗示权力的滥用,“万里水县”则表达了远离故土的辛酸与无奈。这些意象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深度和广度。
  • 语言风格:项安世的语言风格质朴而深沉,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段,使得诗歌既有形象性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送赵令赴江陵》作为宋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思想内涵:通过对赵令赴江陵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讽刺和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诗中流露出的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送赵令赴江陵》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项安世的文学成就和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