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常恨李白杜甫不相从,又见韩愈孟郊恨不如云龙。
我今与子别,正与二子同。
我在大江北,君归五湖东。
我犹作楚客,君复为吴侬。
江湖吴楚休相忆,青云有路各努力。
送张升之四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升之四首 其三》
《送张升之四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张升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诗中,杨慎巧妙地使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友情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杨慎的诗歌创作生涯始于明朝中期,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深具政治抱负的学者。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山水、历史、哲学等领域,其中尤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在《送张升之四首 其三》这首诗中,杨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了对朋友深切的思念和祝福。
诗的前两句“江流石不转,遣恨失所逐”,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永恒不息,而心中的遗憾却如同被石头阻挡般无法释放的心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下来的“风回云不聚,怨念无由续”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以及个人情感难以持续的悲哀。
诗的最后一句“愿君学取董西园,健笔凌云赋大观”,则是对张升寄予厚望的一种体现。这里提到的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其书法和绘画作品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通过引用董其昌的成就,诗人鼓励张升学习他的技艺,以笔为剑,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生哲理,展示了杨慎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张升个人前途的祝愿,也是对所有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送张升之四首 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杨慎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