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漕李竦端臣赴阙

道途去无穷,岁序嗟易改。
相知念远别,遇物增感慨。
悲欢劳寸心,喣沬异江海。
南归得嘉报,迅掉若旋凯。
机阱触不发,神明恍犹在。
名因困愈重,事虽晚可待。
去就勿自谋,冥冥付真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梓漕李竦端臣赴阙》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 作者简介
  1. 冯山(1173-1243),字仲高,号青岩山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儒学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他的诗文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对道德伦理的坚守。
  2. 李竦端臣,可能是一位官员,因南归得嘉报,机阱触不发,遂被提拔为漕运职务,准备前往朝廷。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竦端臣即将离任之际所作,表达对其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诗歌原文及翻译
  1. 原文:南归得嘉报,机阱触不发。迅掉若旋凯,迅捷如旋风。
    译文:南归得到了好消息,陷阱没有触及你。快速行动,如同旋风一般,迅速取得胜利。
  2. 原文:相知念远别,遇物增感激。悲欢劳寸心,喣沫异乡情。
    译文:与你的离别让我思念不已,遇到各种事物都会增加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无论悲喜,都会让我牵挂于心,异乡的情怀让我倍感思恋。
  3. 原文: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译文:中山的边疆险恶且偏远,治理国家已经过了百年。你虽然有些迂腐但仍然能够胜任官职,我们在一起谈话嬉笑时会用到蒲鞭作为道具。

通过对《送梓漕李竦端臣赴阙》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冯山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成就。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