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兖墨

故人山东来,遗我数丸墨。
握丸大如指,盥手重拂拭。
浓磨向日看,古瓦增润泽。
经屑不见纸,清光隐深墨。
书云旧所秘,闻今已难得。
庭圭死已久,至宝世罕识。
御府徒仅存,人间万金直。
兖州擅高价,比歙固少抑。
古松亦将尽,神奇渐衰息。
文章不见贵,笔砚岂可掷。
牢落况此君,虽精淡无色。
怜君情好古,投赠兼以臆。
世事持此观,噫嗟共冥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人惠兖墨》是一首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诗,原文如下:故人山东来,遗我数丸墨。握丸大如指,盥手重拂拭。浓磨向日看,古瓦增润泽。经屑不见纸,清光隐深墨。书云旧所秘,闻今已难得。庭珪死已久,至宝世罕识。御府徒仅存,人间万金直。兖州擅高价,比歙固少抑。下面将对该诗的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1. 内容解析
  • 作者介绍:冯山,字允南,宋代普州安岳人,以鸿硕先生著称,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曾任秘书丞、通判梓州等职,后范祖禹推荐入朝为祠部郎中。
  • 诗作主题:这首诗通过描述收到故友赠送的兖州墨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深情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珍视之情。
  • 意象描绘:诗中“握丸大如指,盥手重拂拭”形象地描绘了墨丸的大小和质感,使人感受到墨的珍贵和厚重;“浓磨向日看,古瓦增润泽”则通过观察墨色的变化,展现了古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 艺术手法
  • 对比衬托:在诗中,冯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将兖州的墨与其他地区出产的墨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兖墨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 象征寓意:通过“庭珪死已久,至宝世罕识”等诗句,冯山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书法传统的尊崇,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
  1. 历史背景
  • 文人墨客的交流:宋代是中国文人墨客交流的黄金时代,冯山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 书法艺术的兴盛:宋代书法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文人书法家的创作活跃,为冯山这样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1. 文化价值
  • 弘扬国学:《谢人惠兖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篇弘扬国学、传承文化的佳作。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冯山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 审美情趣的培养:诗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寓意,能够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使人们更加珍视并继承传统文化。
  1. 文学影响
  • 后世仿效: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学习书法和鉴赏文学的重要参考。
  •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谢人惠兖墨》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轨迹的关键资料。

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诗歌中的每个字词都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 诗中虽然赞美了书法艺术,但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提醒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应忘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阅读此类文学作品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谢人惠兖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书法艺术的风采,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