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
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
名堂虽取相,证实不证名。
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
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群盲。
登堂一开豁,洒然尘劳轻。
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
介绍
《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冯山,字君图,号丹阳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涉猎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冯山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流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正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优美的诗歌艺术,还能深入了解冯山的哲学思想。
从诗歌的字面意思来看,“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这里的“鉴”指的是镜子,象征着内心的清明和透彻;“蚀”则可能指生活中的磨难或诱惑,通过“磨”的过程显现出真我。这种表达方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面对生活的考验和诱惑,只有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清澈,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实现。而“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才能发现并把握生命的真谛。
从诗歌的深层次含义来看,“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这里的“彭城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贤者,通过引用这一尊称,表达了对这位贤者的赞美和崇敬。而“养心”则是指培养和保养自己的心性,使之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这反映了冯山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真正的完善,不仅要关注外在的修炼和提升,更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净化。“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这句话意味着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并加以恢复,就可以发挥出所有潜在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觉醒的过程,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转变,它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的可能性。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冯山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同时,诗歌还融入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作品,也是冯山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学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空间。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冯山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启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