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其一

新长筼筜竹,傍穿薜荔墙。
夜须邀月坐,昼不待风凉。
剩放梢添绿,斜将箨抱香。
幽居绝还往,相伴兴何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其一》是宋代冯时行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作者的居住环境及其心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冯时行,字次章,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冯时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统一的美学观。
  1. 诗歌原文
  • 新长筼筜竹:“新长”指的是刚刚长出的竹子,“筼筜”是一种竹子,其特点是根部盘曲如筒,故有此名。“新长”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和新生命的勃发。
  • 傍穿薜荔墙:“傍穿薜荔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生长在靠近墙壁的地方,与周围的植物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夜须邀月坐:“夜须邀月坐”意味着夜晚时,诗人常常邀请月亮一同入座,欣赏月色,体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
  • 昼不待风凉:“昼不待风凉”表达了白天时,诗人不需要借助风来带来凉爽,因为自然的清风已经足以让人感到舒适。
  • 剩放梢添绿:“剩放梢添绿”描述了竹子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和生机勃勃。
  • 斜将箨抱香:“斜将箨抱香”描绘了嫩笋的形态和散发出的清新香气,增添了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
  • 幽居绝还往:“幽居绝还往”表达了诗人居住在这个幽静的环境中,远离尘嚣,享受着内心的平静和独立。
  • 相伴兴何长:最后一句表达了与朋友相伴,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时光,心情多么舒畅。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中的“新长筼筜竹,傍穿薜荔墙”,“夜须邀月坐,昼不待风凉”,都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诗人通过对竹林、月光等元素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清幽雅致的意境空间。诗中的“剩放梢添绿”,“斜将箨抱香”,不仅美化了语言,更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以“同王公佩和老杜韵”为题,既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也体现了对古典诗词中“和”的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同”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交流。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哲学的认同。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和谐、强调精神修养的体现。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其一》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重视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