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陪丞相听蜀僧琴

百年生计一张琴,敝轸枯弦抵万金。
世上几人曾入耳,樽前此日是知音。
清风明月虚无境,白雪阳春寂寞心。
莫讶南薰沉听久,致君基业用功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是北宋时期诗人黄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黄庶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丞相在聆听蜀地僧人弹奏的琴声,表达了他深深的感慨。诗句“百年生计一张琴,敝轸枯弦抵万金”形象地展示了琴声的悠扬与深沉。
  • “世上几人曾入耳,樽前此日是知音”抒发了诗人对于能听懂这琴声的人寥寥无几的感慨,同时表达出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如宴席上,才能遇到理解者。
  • “清风明月虚无境,白雪阳春寂寞心”反映了诗人对琴音所营造的意境之美的赞赏,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莫讶南薰沉听久,致君基业用功深”则是诗人对丞相长期倾听琴声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希望丞相的事业能够顺利、成功的愿望。
  1. 作品赏析
  • 通过黄庶对琴声的描绘,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 在写作背景方面,黄庶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1. 创作背景
  • 黄庶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学家,他曾历任一府三州的官职,并在后摄知康州期间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的诗歌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被认为是弘扬国学、传承文化的重要作品。
  • 黄庶的创作不仅仅局限于诗歌,他还著有《伐檀集》等诗集,显示了他广泛的文学兴趣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 黄庶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黄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黄庶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