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得笛竹簟因成诗

八尺枯冰簟一筒,小轩拂拭趣谁同。
樽前声负千杯月,窗下光赢一枕风。
易向曲肱增旧意,诗因仰看有新功。
蠹书围绕高眠处,梦与尘埃路不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市得笛竹簟因成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庶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1. 作者简介:黄庶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料记载,曾先后在长安、凤翔等地幕下,后随宋祁至许州,又因文彦博之知而留任。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诗歌原文
    八尺枯凉簟一筒,小轩拂拭趣谁同。樽前声负千杯月,窗下光赢一枕风。易向曲肱增旧意,诗因仰看有新功。蠹书围绕高眠处,梦与尘埃路不通。

  3. 诗歌注释

  • “簟”是一种古代的坐具,用竹子编织而成,通常为长方形或圆形。
  • “小轩”指的是较小的窗户或者房间。
  • “樽前”指饮酒时的场景,樽即古代的酒器。
  • “光赢一枕风”中的“赢”字可能为错字,应为“赢”。
  • “蠹书”是指书籍被虫蛀。
  • “高眠处”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供人休息。
  • “梦与尘埃路不通”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理想境界。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以及追求诗意生活的愿望。
  •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樽前声负千杯月,窗下光赢一枕风)、比喻(易向曲肱增旧意)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庶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创作背景
  • 黄庶的诗歌创作多与其个人经历有关,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 作为一位文人,黄庶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市得笛竹簟因成诗》不仅是黄庶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黄庶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