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报春光去已深,残红满地绿成阴。
晚花便好吟诗惜,馀景应须载酒寻。
欢意莫教时节挫,穷愁自倚岁寒禁。
亭园况是登临胜,何必流年动素心。
次韵居正暮春感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居正暮春感事》是宋朝诗人黄庶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深体悟。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原文节选:物报春光去已深,残红满地绿成阴。晚花便好吟诗惜,余景应须载酒寻。欢意莫教时节挫,穷愁自倚岁寒禁。
主题思想:《次韵居正暮春感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在暮春时节,目睹了春天的美好与消逝,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无常的感悟。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比“残红”与“绿荫”、“早花”与“晚花”,展现了季节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不同景象和感受。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载酒寻”与“吟诗惜”等动作,表达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岁月的无奈和期待。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态度的深思。他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但同时也强调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当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是喜悦还是哀愁,都应该被珍惜。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生死、荣辱、得失的看法和态度。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氛围以及文人的思想观念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许多文人都以诗词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的看法,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次韵居正暮春感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次关于生活、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探讨。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更让人们在品味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