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侯窘炊玉,僦屋得空垆。
但见索酒郎,不见酒家胡。
虽肥如瓠壶,胸中殊不粗。
何用知如此,文彩似于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张侯窘炊玉,僦屋得空垆。
但见索酒郎,不见酒家胡。
虽肥如瓠壶,胸中殊不粗。
何用知如此,文彩似于菟。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 其六’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七言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这首诗是黄庭坚对王安石的《送李端叔序》中的“君子之学,文也;先王之道,诗也”一句的回应。
全诗如下: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 其六
奉和文潜赠无咎章,末见及云胡不喜。
我知君意在,欲作古人诗。
岂知今人好,皆学古人诗。
吾徒虽异调,相与诚自知。
此道如大江,东注海无已。
谁谓古今殊,圣贤复同地。
君看古庙梁,犹有燕雀喜。
此句虽未工,颇与吾意会。
这首诗反映了黄庭坚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以及对前辈诗人的崇敬之情。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表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诗歌理念,即诗歌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刻思想和情感的文化传承。同时,这也体现了黄庭坚作为宋代文人的一种文化自信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