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

普贤菩萨不来,山谷老人不去。
夜来月上胜峰,说尽萨提露布。
惊起峨眉衲子,脚酸不到中路。
杜鹃识甚闹忙,刚道不如归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感悟和对峨眉山僧侣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黄庭坚不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之一,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为“一祖三宗”。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诗歌领域,在书法艺术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诗词原文:普贤菩萨不来,山谷老人不去。夜来月上胜峰,说尽萨提露布。惊起峨眉衲子,脚酸不到中路。杜鹃识甚闹忙,刚道不如归去。
  3. 作品解析:黄庭坚在《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峨眉山僧侣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例如,“夜来月上胜峰,说尽萨提露布”,描绘了月光下的峨眉山胜景,而“说尽萨提露布”则反映了僧侣们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黄庭坚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作为一位僧人的后代,对于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佛教文化的影子。同时,作为一位文人,黄庭坚也善于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宋诗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黄庭坚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不仅是一首描写峨眉山僧侣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的艺术品。它不仅展示了黄庭坚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