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君与 大夫

吴侯大雅姿,妙龄饱经术。
场屋早蜚声,囊锥颖立出。
携书走帝阍,一第颔髭摘。
夷途骋骏步,霄汉刷健翮。
胸中万馀卷,未试二三策。
谁知廊庙具,反任州县责。
官小不自卑,直道酬平昔。
爱民如爱子,忧国如忧室。
恺悌疲俗苏,廉介贪夫律。
至今遗爱地,籍籍数嘉绩。
松菊动归思,尘埃辞吏役。
挂冠神武门,高卧扬雄宅。
追念平生为,秋毫一无失。
桎梏谢轩冕,膏肓嗜水石。
十载州府间,不见庞公迹。
万事同甑破,百年过箭疾。
呜呼老成人,忽忽就窀穸。
丰碑存众口,馀庆有佳息。
于公虽无憾,岂不为时惜。
作诗遣哀情,诗成转悽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吴君与大夫》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学识,而且深刻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挽吴君与大夫》:
    吴侯大雅姿,妙龄饱经术。
    场屋早蜚声,囊锥颖立出。
    携书走帝阍,一第颔髭摘。
    夷途骋骏步,霄汉刷健翮。
    胸中万馀卷,未试二三策。
    谁知廊庙具,反任州县责。
    官小不自卑,直道酬平昔。
    爱民如爱子,忧国如忧室。

  2. 诗歌鉴赏:《挽吴君与大夫》作为一首五言诗,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首句“吴侯大雅姿”,便点明了主人公的高雅气质和卓越的才能。接下来的诗句,“场屋早蜚声”到“霄汉刷健翮”,描绘了主人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其博学多才、志向远大的特点。然而,诗歌并未停留在对个人成就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主人公命运的惋惜,“谁知廊庙具,反任州县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残酷现实。最后两句“官小不自卑,直道酬平昔”,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扬。

  3. 历史背景:黄公度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黄公度的诗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心声。《挽吴君与大夫》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是黄公度个人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和追求。

《挽吴君与大夫》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部反映宋代知识分子心声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的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