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一 泛洞庭青草

漠漠波浮云影,遥遥天接山痕。
一声渔唱起蘋汀。
名利缘渠唤醒。
短棹拟携西子,长吟时吊湘灵。
白鸥容我作同盟。
占取两湖清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其一 泛洞庭青草》是宋代诗人黄机的一首古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原文
    漠漠波浮云影,遥遥天接山痕。一声渔唱起苹汀。名利缘渠唤醒。短棹拟携西子,长吟时吊湘灵。白鸥容我作同盟。占取两湖清影。

  2. 作者介绍

  • 黄机为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内涵。他擅长以自然景物作为寄托,抒发个人感慨,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与哀愁。
  1. 诗歌背景
  • 《西江月 其一 泛洞庭青草》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该诗反映了诗人在游览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及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人通过“漠漠波浮云影,遥遥天接山痕”这样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深远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洞庭之畔,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名利缘渠唤醒”,显示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 象征意义:诗中的“白鸥”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然,而“占取两湖清影”则寓意着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融入这片美丽的湖水之中。
  1. 文化意义
  • 《西江月 其一 泛洞庭青草》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名利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比喻手法,如“波浮云影”、“天接山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西江月 其一 泛洞庭青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审美的高度体现。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还能体会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