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留题 鹭下亭

白鹭下遥水,青铜绝纤埃。
窥鱼风色定,移渚客声来。
事傃明明遣,樽临渺渺开。
静怜闲意好,为过夕阳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湖留题 鹭下亭》是宋代文学家黄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悠闲之趣的追求。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黄裳,字文叔,号南湖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也不乏描绘自然风光之作。在《东湖留题 鹭下亭》中,他巧妙地描绘了东湖美景以及自己的感受,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创作时代: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应属于宋代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白鹭下遥水,青铜绝纤埃。窥鱼风色定,移渚客声来。事傃明明遣,樽临渺渺开。静怜閒意好,为过夕阳回。
  1. 诗意解析
  • 白鹭与水:诗中“白鹭下遥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白鹭在远处的水面上优雅地栖息,与水面形成和谐的画面,象征着高洁与自由。
  • 青铜与风色:“青铜绝纤埃”则形容水中的青铜器物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显得异常清晰,反映出水质的纯净与历史的痕迹。
  • 观察与欣赏:诗中的“窥鱼风色定”表明了诗人静静地观察着水中鱼儿游动的姿态,捕捉到风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 客人与声音:“移渚客声来”描述了水面上客人的船儿移动时发出的声音,增添了一种生活的热闹与生动感。
  • 心境与情感:“事傃明明遣”,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致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心情;“樽临渺渺开”则表现了诗人对美酒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夕阳的美景:“静怜閒意好,为过夕阳回”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美丽画面,诗人在这里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停留。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白鹭”、“青铜器”、“水波”、“风色”等意象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想象。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日常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白鹭下遥水到夕阳西下的美景,每一个画面都精心构思,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美。
  1. 文化意义
  • 反映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宋代文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现。他们追求闲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文化特点。
  • 传承中国古代诗歌美学:黄裳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光大。

《东湖留题 鹭下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风景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体验到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对于喜爱文学和自然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