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都钤郭太尉

将帅门庭喜见人,只看行止早堪亲。
军人事业离群久,帐下谋猷触类新。
东土别怀应有恨,西都归思已无尘。
故园未许闲游日,丹凤重飞不到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都钤郭太尉》是宋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黄裳,字冕仲,是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生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徽宗政和四年,以龙图阁学士身份知福州,并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黄裳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对道家玄秘之书有浓厚的兴趣。
  1. 诗歌原文
  • 首句:“将帅门庭喜见人”,描绘郭太尉即将到任时,其门庭内外的欢愉气氛。
  • 次句:“只看行止早堪亲。”表达了对郭太尉即将到来的期待与对他品行的肯定。
  • 三句:“军人事业离群久,帐下谋猷触类新。”通过对比表达了郭太尉离开军队已有一段时间,但新的谋略仍能启发人心。
  • 四句:“东土别怀应有恨,西都归思已无尘。”反映了郭太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与释然。
  • 末句:“故园未许閒游日,丹凤重飞不到春。”意味着郭太尉尚未得闲,未能回到故乡的遗憾。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主要通过描写郭太尉的到来,传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与祝福。通过对郭太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中将郭太尉的形象与其将要到任的地方紧密结合,既表现了他个人的特点,也展示了他即将带来的变化。
  • 对比手法:诗中使用了“离群”与“触类新”的对比,强调了郭太尉离开军营后所带来的新鲜思想和活力。
  • 抒情性语言:整首诗洋溢着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郭太尉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 社会背景
  • 黄裳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政治相对清明,文人士大夫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去,因此黄裳的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志向。
  1. 历史意义
  • 《送都钤郭太尉》不仅是黄裳个人对郭太尉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一种体现,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情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1. 文化影响
  • 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送都钤郭太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都钤郭太尉》不仅是黄裳表达对郭太尉敬意和祝福的作品,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的体现。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文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