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殿院游洞霄

杖屦相寻为爱山,来朝山尽到林峦。
真源立己今犹古,清气临人暑亦寒。
岩溜飞来春雨泻,洞霄归去海鹏翻。
紫霄名位缘何事,了取无中一粒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陈殿院游洞霄》是宋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裳,字冕仲,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喜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卒谥忠文。
  1. 诗歌原文
    杖屦相寻为爱山,来朝山尽到林峦。真源立己今犹古,清气临人暑亦寒。岩溜飞来春雨泻,洞霄归去海鹏翻。紫霄名位缘何事,了取无中一粒丹。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 语言优美:诗句简洁而富有诗意,如“真源立己今犹古,清气临人暑亦寒”等,展现了黄裳精湛的语言艺术。
  • 哲理深刻:诗中的“紫霄名位缘何事,了取无中一粒丹”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1. 作品背景
  • 《次陈殿院游洞霄》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次陈殿院游洞霄》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裳的《次陈殿院游洞霄》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上给予了后人深刻的启迪。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