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胜亭

灵源来处乱云深,回抱华亭惬我吟。
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
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
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胜亭》是宋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黄裳,字冕仲,号紫玄翁,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词人,生于福建南平,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他于神宗元丰五年考中进士,并因其才学和政治见识得到朝廷的重用和赞誉。黄裳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文学创作亦颇为出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2. 作品原文:灵源来处乱云深,回抱华亭惬我吟。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
  3. 作品鉴赏:《清胜亭》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图。通过对“灵源”与“华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诗中的“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4. 作品影响:作为宋代诗人的作品,《清胜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黄裳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同时,该诗在宋代诗词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宋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参考。

除了《清胜亭》,黄裳还创作了其他文学作品,如《演山先生文集》和《演山词》。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胜亭》作为宋代诗人黄裳的杰作,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