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来处乱云深,回抱华亭惬我吟。
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
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
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

【注释】清胜亭:在灵源寺。灵源,灵隐山的别称。华亭,指华亭亭子。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

【赏析】《清胜亭》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灵源寺为背景,写诗人登高赏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短暂岁月的感慨。

首句“灵源来处乱云深”,描绘了灵源寺周围的景色。灵源是灵隐山的别称,这里暗指灵隐山的深处。诗人通过描述乱云密布、天色昏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次句“回抱华亭惬我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情。华亭指的是灵隐寺中的一座亭子,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心中的诗意境界。诗人在灵源寺欣赏美景时,不禁感叹自己的心境与这座亭子相得益彰,因此产生了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第三句“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描述了诗人在观察自然景观时的感受。诗人从高空俯瞰,看到阳光从云层缝隙中透出,照亮了天空。同时,他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从水面吹拂而来,仿佛能直接进入他的胸腔。这种独特的感受使得诗人更加陶醉于自然之美。

第四句“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描写了诗人在桥头遇到的情景。诗人看到月亮从桥头洒下,映照在人们携带的美酒瓶上。同时,一阵风吹来,吹散了水面上的浮萍,使得游客们纷纷解开衣襟。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在灵源寺附近欣赏自然美景时所遇到的人和事,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五句“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秣马台前闲适地打发时光,感叹时光的宝贵。然而,他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阻挡的,因此他珍惜每一次登山的机会,希望能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灵源寺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珍视每一个瞬间,不要浪费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