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养民山有蕨,蕨根有粉民争掘。
朝掘暮掘山欲崩,救死岂知筋力竭。
明朝重担向溪浒,濯彼清泠去泥土。
夫舂妇滤呼儿炊,饥腹虽充不胜苦。
棠阴诸公知不知,朝夕思餐醲与肥。
赈饥无策未足怪,胡忍剥我民膏脂。
嗟予忝为斯邑宰,致民多饥颡生泚。
但愿皇天怜尔苦,五日一风十日雨。
雨顺风调五谷登,蕨根满山长不取。
这首诗描绘了采蕨人的生活艰辛,同时批评了统治者的剥削。
首句“皇天养民山有蕨”,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赞美和保护意识。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来源。因此,诗人认为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过度开采。
第二句中的“朝掘暮掘山欲崩”,形象地描述了采蕨者为了生存而不断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种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已经引起了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的句子“救死岂知筋力竭”,进一步揭示了采蕨者们面临的困境。他们日夜辛勤劳作,只为了填饱肚子,却往往忽略了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过度的劳动不仅使他们筋疲力尽,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明朝重担向溪浒,濯彼清泠去泥土”这句诗描绘了采蕨者将采集回来的蕨根放入溪边清洗的场景。清澈的溪水成为了他们净化身心的地方,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干净,水质受到了污染。
第五句到第八句,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了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夫舂妇滤呼儿炊”,展现了普通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饥腹虽充不胜苦”,则指出即便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依然无法掩盖饥饿带来的痛苦。“棠阴诸公知不知,朝夕思餐醲与肥”则反映了贵族们对饮食的追求和享受,他们知道民间百姓的困苦却无动于衷。最后两句“赈饥无策未足怪,胡忍剥我民膏脂”,则是对统治者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指责和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采蕨者生活的描绘,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和自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