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 其二

绛包玉液逾中夏,黛染罗帷度北风。
艳异尤争西子笑,晓来亲见状元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荔子其二》是唐代诗人黄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黄裳是一位唐代的诗人,其诗歌风格多以细腻入微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哀愁。
  • 创作时间:此诗为黄裳在宋代所写。尽管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黄裳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1. 诗歌原文
  • 这首诗的全诗如下:
    绛包玉液踰中夏,黛染罗帷度北风。艳异尤争西子笑,晓来亲见状元红。
  • 诗句解析
  • “绛包玉液踰中夏”形容荔枝的颜色如红宝石般鲜艳,味道如甘甜的玉液一般醇厚,给人一种夏日消暑的感觉。
  • “黛染罗帷度北风”则描绘了荔枝成熟的美丽景象,如同被晚霞染过的色彩,透过薄纱般的罗帷,映入北方的风中。
  • “艳异尤争西子笑”意味着这种美丽的荔枝,在视觉上足以令人赞叹,甚至比古代美女西施还要动人。
  • “晓来亲见状元红”则是说清晨时分,人们亲眼目睹了荔枝由绿转红的过程,如同状元中的“第一”一般耀眼。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黄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使得整首诗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通过对荔枝颜色、香气及其成熟过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 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荔枝是一种珍贵的水果,象征着吉祥和富贵。《荔子 其二》不仅描述了荔枝的美丽,也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荔子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荔枝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