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

晓来悲接夜来欢,安不人惊梦不还。
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是宋代黄裳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悲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丧妻之后所写,因此其情感表达尤为深刻。通过诗歌中“晓来悲接夜来欢”这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从早晨的悲哀到夜晚的欢愉之间的强烈反差,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安不人惊梦不还”则描绘了一幅夜半醒来,但梦中亲人依旧安好的画面,这样的描写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无依无靠的哀愁。

黄裳以其精湛的文笔,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如诗句“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中的“天上去”,“空寄”,以及“古楼山”等词语,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共鸣。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展现了宋代文学中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宋代诗词讲究声律和格律,注重词藻的华美与音韵的和谐。黄裳的这首诗在遵循这一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死亡和情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些情感的细腻刻画,不仅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如对死亡的态度、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认知。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不仅是黄裳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情感与道德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