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悲接夜来欢,安不人惊梦不还。
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
【注释】
晓来:早晨醒来;夜来:晚上到来。人:指别人。惊梦不还:惊醒后不能返回梦境。已御:已经到达。翔鸾:神马名,此处指天上的神仙。委身:委派身体。空寄:白白地寄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夫人陈氏时所作的挽词。诗人用“晓来”和“夜来”两个时间词,把离别的痛苦和欢乐作了对比,突出了夫人陈氏与丈夫离别的痛苦。她从天上来接他,他却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只能让自己的身体白白地寄存在古楼山。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
晓来悲接夜来欢,安不人惊梦不还。
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
【注释】
晓来:早晨醒来;夜来:晚上到来。人:指别人。惊梦不还:惊醒后不能返回梦境。已御:已经到达。翔鸾:神马名,此处指天上的神仙。委身:委派身体。空寄:白白地寄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夫人陈氏时所作的挽词。诗人用“晓来”和“夜来”两个时间词,把离别的痛苦和欢乐作了对比,突出了夫人陈氏与丈夫离别的痛苦。她从天上来接他,他却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只能让自己的身体白白地寄存在古楼山。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
这首诗描绘了采蕨人的生活艰辛,同时批评了统治者的剥削。 首句“皇天养民山有蕨”,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赞美和保护意识。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食物来源。因此,诗人认为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过度开采。 第二句中的“朝掘暮掘山欲崩”,形象地描述了采蕨者为了生存而不断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种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已经引起了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市桥春涨 送春骤雨若倾盆,霁晓漫漫潦涨翻。 自愧未穷观水术,石阑徙倚到黄昏。 注释: 市桥:指汴河上的桥梁,汴河是北宋的一条大运河。春涨:春天河水上涨。 骤雨若倾盆:形容雨下得急而多,好像有盆倒下来一般。 霁晓:天晴。漫漫:无边无际、浩渺的样子。 潦:积水。翻:泛滥。 未穷:无法穷尽。 徙倚:徘徊,逗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汴河上看到春汛来临时所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①“觉华”:即觉华岛,位于今上海市宝山区,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②“烟雨”句:意谓觉华寺周围的山林在烟雾中笼罩,蒙蒙细雨使山色空蒙,不见其形。③“过客”句:意谓寺庙里的钟磬声远远传来。④“兰若”,意为僧舍。⑤“但闻”句:意谓只有偶尔听见几声钟磬声而已。⑥赏析:此诗首联写觉华寺周围环境。前一句描绘觉华寺周围丛林幽寂的环境,后一句写烟雨蒙蒙,山色空蒙
【注释】 江岸:江边。正白:正盛开。细雨斜飞:雨丝斜飘。 行客:指远行的人,泛指行人。三冬:冬天三个月。北去:往北方。一棹:船桨。南归:向南返回。将军:泛指南宋名将岳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开头两句写景,“江岸梅花正白,船头细雨斜飞”,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梅开而细雨斜飞,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两句点明时令与季节: “行客三冬北去,将军一棹南归。”
【注释】 汉中:今陕西省南郑一带,是古汉中郡治,地处秦巴山岭。沃野:丰饶的田野。关中:指今陕西关中地区,古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四五百里:形容地方广阔。烟蒙蒙:烟雾弥漫,指山多雾重,景色苍茫。黄云连天:形容夏季炎热。夏麦熟:指夏天小麦成熟。水稻:泛指各种农作物。 七月八月:指农历七、八月间。䆉稏(jiǎn zhēng):庄稼成熟的意思。一家往往收千钟:形容家家户户都收成颇丰。 行人
这首诗的原文是:罢籴行 边头八月秋田熟,南村北村夜舂粟。 大平车子走无轮,载米入场声辘辘。 官置斗斛人自量,市价日与时低昂。 得钱却载车上去,出门掉臂归山乡。 老翁扶杖笑且语,大儿踏歌小儿舞。 酒酣歌罢喜复悲,却忆前年输籴苦。 田头刈禾人未归,吏已打门嗔我迟。 名为和籴实强取,使我父子长寒饥。 今年官场有籴米,卖米得钱固其理。 力排众议改旧法,闻说郎中人姓李。 小民无力酬天公,但愿谷米年年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题目为《汉中行》。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荒村相对两呜咽”,这句描述了荒凉村庄的景象。"相对"指的是彼此面对,"呜咽"形容哭声凄凉,仿佛哽咽。 译文:荒凉的村庄里,我与你面对面地哭泣。 第2句:“收泪问我何方来”,这句表达了对诗人的同情和关切。"收泪"表示止住泪水,"问我何方来"意味着询问诗人的来历。 译文:擦干眼泪,我问你是否从远方而来。
【注释】 宴琼林:指皇帝的宴会。 牡丹: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景、人民生活和抒发政治见解,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所以人们称他为“白香山”,又称“诗鬼”。 已览遍:已经看过了。韶容:美好的容貌。 花王:这里指牡丹。 魏妃: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号太真(或作太真妃)。天与色:天生丽质。天资美。 姚黄:牡丹的一种,色彩艳丽,故名。 十洲仙岛:传说中的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瑶池月/瑶台月 其二 烟波行 诗句解析与翻译 - “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诗人通过扁舟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在江湖上航行,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但他依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 “忘机对景,咫尺群鸥相认。”: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和名利,与远方的鸥鸟产生了深深的亲近感。这种心境如同一幅画,让人心旷神怡。 - “烟雨急、一片篷声碎,醉眼看山还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1)“佛书看尽更何忧,不怨生前未是侯”的意思是:把佛经读遍,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我生前没有封侯拜相,也不怨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胸怀,他并不为个人的得失所困扰,而是以达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佛书”即佛经,这里指佛教经典著作。“不怨生前未是侯”意思是说,生前没有受到封赏爵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郭将军挽辞 其二: 赳赳汾阳十世孙,胸中奇业与谁论。盖棺虽愧凌烟阁,犹有蕃豪说旧恩。 注释: (1)汾阳:地名,这里代指郭子仪的封地。 (2)盖棺:人去世后入殓,棺材盖上盖子。这里指郭子仪去世。 译文: 汾阳王郭子仪是十代的子孙,他的心中有很多奇谋伟略,但无人能够与他共同探讨。即使郭子仪已经去世
注释: 郭将军挽辞 其一:新里秋声不忍闻,黄埃千古宋将军。 东兵二百今何在,犹有西人想似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共四句,第一句“新里秋声不忍闻”意思是新里的秋声让我不忍听到,第二句“黄埃千古宋将军”意思是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宋将军英勇奋战,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第三句“东兵二百今何在”意思是现在还有二百名东兵吗?第四句“犹有西人想似云”意思是还有像云一样的西部人怀念着他们
【注释】 夫人陈氏挽辞 其二:夫人,对死者的敬称。挽辞,为死者写的哀悼文辞。夫人陈氏,指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宝奁,指梳妆匣子。人去月空寒,百岁荣华忽盖棺。百岁荣华,指杨贵妃一生所享的荣华富贵。荣华,指女子出嫁后享有的富贵荣华。忽盖棺,忽然盖上棺材。意思是说,杨贵妃虽然享受了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最终却落得身死国灭的结局。万叶遗经香一篆,日华帘下与谁看。万叶遗经,指《道德经》一书。香一篆
【注释】 ①夫人陈氏:陈夫人,作者妻子。夫人,古代对妇人的尊称。②北堂:指内宅。③青衫:旧时读书人穿的衣服颜色。④六十:指四十一岁。⑤思:思念。⑥怨随霜露满山南:怨声伴随着秋霜和露水洒满了山南。⑦赏析:此诗为陈夫人挽歌之三。全诗以“北堂”起兴,写诗人与夫人在北堂欢聚的情景,然后转入悼亡之哀。首句点明时间是春风,次句写夫人在欢乐之中,又见春天,心情舒畅。后两句则写追远亭前,诗人不见夫人的踪影
诗句注释 陈朝议挽辞 其一:箫鼓声中远远归,只因千里有庭闱。彭城君在今休望,黄发樽前看彩衣。 译文 在萧鼓的伴奏下,我远远地归来了。只因千里之外有亲人,心中思念不已。现在,彭城君已经不在了,只能在这黄发的酒席上,看着他们穿上了彩色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黄裳字冕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他在诗中通过箫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