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法曹挽辞 其一

一息秋来误壮图,扬名身后喜诸孤。
平生乐易归何处,恐逐清风落有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俞法曹挽辞 其一》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裳,字勉仲,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福建南平。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严谨的史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尤以撰写《演山先生文集》和《演山集》最为人称道。黄裳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和研究。
  1. 诗歌原文
    一息秋来误壮图,扬名身后喜诸孤。
    平生乐易归何处?恐逐清风落有无。

  2. 诗句解析

  • 一息秋来误壮图:这句诗表达了黄裳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一息”指的是生命短暂的瞬间,”秋来”则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误壮图”则是对自己未能把握青春年华的遗憾。通过这样的表述,黄裳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领悟。
  • 扬名身后喜诸孤:这里的”扬名”指的是成名或获得名声,”身后喜诸孤”则是指成名之后,能够看到后继有人,即家族中的年轻一代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事业。这反映了黄裳对个人成就的认可和对家族未来的期待。
  • 平生乐易归何处:这句话表达了黄裳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平生乐易”可能指的是他在一生中追求快乐、简单的生活方式。”归何处”则是指这种生活方式的归属之地,可能是他向往的宁静之所,或者是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 恐逐清风落有无:最后一句诗,”恐逐清风落有无”,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态度。”清风”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落有无”则是指这种生活状态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可以接受的。通过这样的表达,黄裳传达了一种淡然面对生死的态度。

《俞法曹挽辞 其一》不仅展现了黄裳深邃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名利以及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黄裳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