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议挽辞 其五

未及归来且胜游,忽闻庭木已经秋。
罗源三十年遗爱,今作还山一日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朝议挽辞 其五是宋代文学家黄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黄裳字勉仲,号演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在元丰五年进士及第,并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端明殿学士等,卒赠少傅。
  • 文学贡献:黄裳的作品广泛流传,以《演山先生文集》和《演山词》最为著名。他的词作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深受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
  • 原文:未及归来且胜游,忽闻庭木已经秋。罗源三十年遗爱,今作还山一日愁。
  • 解析:诗中“未及归来且胜游”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忽闻庭木已经秋”则是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抒发岁月无情的主题。而“罗源三十年遗爱,今作还山一日愁”则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恩情的怀念以及对即将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庭木已经秋”利用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罗源三十年遗爱”也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美好记忆和深深的怀念。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和不舍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过去的深深感慨。

陈朝议挽辞 其五不仅是黄裳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是宋诗风貌在文学史上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如何巧妙地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及如何用艺术的形式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