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常父著作曝书之韵

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
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
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
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
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
士高闲粹语,天近览幽香。
见博思唐库,恩新仰舜廊。
名山才向晓,振鹭已成行。
官职尘劳少,朋从语笑长。
但惭甘若醴,宁恨冷如浆。
小说诛弥漫,雄文荐炜煌。
培风谁有志,从此好南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常父著作曝书之韵》是一首诗,由诗人黄裳所作。这首诗通过展现一幅文人雅集图景,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
    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
    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
    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
    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
    士高閒粹语,天近览幽香。
    见博思唐库,恩新仰舜廊。
    名山才向晓,振鹭已成行。

  2. 诗意解析

  • 儒风古意:诗句“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描绘了文人墨客在室内集结,共同研讨学问的场景,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 文化传承:“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表达了文人雅士聚集一堂,不仅讨论文学书籍,还切磋武艺、交流学术的思想氛围,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全面发展。
  • 艺术欣赏:从“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可以看出,这些文人不仅重视书本知识,也注重将知识融入生活,享受高雅的艺术生活。
  • 自然和谐:诗中的“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以及文人对自然界之美的赞美和感悟。
  • 修身养性:“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反映了文人对知识更新的追求以及对良好学习环境的维护,体现了他们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 社会关怀:“士高閒粹语,天近览幽香。”表达了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他们追求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的愿望。
  • 文化传承:最后一句“见博思唐库,恩新仰舜廊。”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文人对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次常父著作曝书之韵》不仅是一首反映文人生活和文化传承的诗歌,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