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妙光堂

独坐夜如昼,相投清与明。
风微尘迹悄,波定月华轻。
此景方中见,何人性上生。
涵虚难立象,照物自无情。
宝鉴非镕就,灵珠乃混成。
忽惊居士眼,一点与强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妙光堂》是宋代文学家黄裳的作品,黄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题妙光堂》:

  1. 作者简介:黄裳,字冕仲,号演山,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出生于延平(今福建南平)。他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考中进士,历任越州签判、颍昌府知州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黄裳不仅在官场有成就,而且其文学造诣也非常高,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

  2. 诗作原文及翻译:黄裳在《题妙光堂》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他对夜晚景色的感受。诗中写道“独坐夜如昼”,表现了诗人孤独地坐在静谧的夜空下,感受着无边的时间;而“相投清与明”则描绘出月光洒向大地,万物沐浴在清新明亮的夜色中。通过“风微尘迹悄”和“波定月华轻”,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3. 作品赏析:黄裳在这首诗中的意象运用十分巧妙,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涵虚难立象”一句揭示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形似,而在于意境的深远和内涵的丰富。这种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修养和哲学思考。

黄裳的《题妙光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