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拜罢南郊献诗

中天台上闻天语,将下人间会真主。
王室堂开秋意深,匆匆瑞气排群阴。
插空仪物望不断,文采高下成遥林。
铁衣十万熊罴勇,忽拥天衢海涛动。
两序朱帘语相庆,皆谓君王能绍圣。
昭昭神考体天德,昔向明堂布仁政。
君王欲报天地恩,乃修宗祀开端门。
玉辂亭亭张日月,中望尧云降天阙。
清宫行事斋心微,默与神交谁得知。
献飨归来待祠殿,上帝先从道心见。
龙衣登降天香浓,一片钧天庭燎中。
振鹭于飞佩声响,恍如三代观臣工。
先皇基绪既肯构,配侑岂或惭高穹。
安得公尸不来燕,自是诸侯皆望风。
奏歌已荐致和乐,饮受乃酢持盈功。
晓来忽听道傍语,从此天观观九叙。
琐琐愚臣何所补,只愿献诗归乐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拜罢南郊献诗》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词人黄裳所作的一首词,收录于《演山先生文集》中。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从文学体裁上看,《贺拜罢南郊献诗》是一首词,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词在宋代达到鼎盛,黄裳作为一位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词的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语言的艺术魅力在《贺拜罢南郊献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创作背景来看,《贺拜罢南郊献诗》是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这首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词人通过描绘天台之上的景象,表达了对人间真主的期盼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词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

从艺术特色上看,《贺拜罢南郊献诗》在词的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词中通过“中天台上闻天语”、“王室堂开秋意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文采高下成遥林”、“铁衣十万熊罴勇”等句子则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词中还融入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成为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抒情之作。

《贺拜罢南郊献诗》虽然是一首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宋代文人词作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词人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反映了他们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