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
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
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
金珠壮人颜,俯仰一世间。
我去彼不随,彼去我不观。
诗书入青瞳,藏蓄心腑中。
贻之修乃孙,操之修乃躬。
秧种秀沃壤,愿饱万腹空。
源泉洌清甃,既与还不穷。
开轩有意哉,短什嘉仙翁。
黾勉慎所交,高攀古人风。
题杨氏聚义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杨氏聚义轩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出自北宋时期诗人黄裳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之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作者简介:黄裳,字冕仲,号东阳水居道士,北宋时期的文人,以诗、词、文著称于世,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推崇。
诗歌原文:“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这首诗以“聚义”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意味着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纯洁与简单。而“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则揭示了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往往会带来损失和后悔。诗的后两句“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则表明,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上的追求和智慧的积累,而非单纯的物质财富。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通过对“聚义”、“聚利”和“义”、“利”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这种简洁而深邃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哲学启示。
历史评价:黄裳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哲学史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道德追求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后世多次引用和传颂。
题杨氏聚义轩是黄裳的一首诗作,通过对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的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哲学教材,值得人们深入研读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