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武夷记

武夷山中十三子,邂逅相寻良有以。
顷向上筵何事醉,一时谪在人间世。
八百年后还升真,武夷真君真主人。
天台有籍安得知,不谒子骞谁与祈。
紫云中下龙潭雨,尤喜张仙好诗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览武夷记》是明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黄裳,字玉田,号天瓶、东樵,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与汤显祖并称为“玉田”、“汤海”。黄裳一生仕途坎坷,却依然保持着文人的清高气节和对艺术的热爱。
  2. 诗歌原文
    武夷山中十三子,邂逅相逢良有以。
    顷向前筵何事醉,一时谪在人间世。
    八百年后还升真,武夷真君真主人。
    天台有籍安得知,不谒子骞谁与祈?
    紫云中下龙潭雨,犹喜张仙好诗句。
    留题琴轩 轩阁竞华丽,谁肯歇丝管。
    豪华既交欢,盛丽亦同玩。
  3. 主题内容:黄裳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中的十三子(山神)与人类相遇的情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境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4. 文化影响:黄裳的《览武夷记》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武夷山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5. 艺术特色:黄裳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的情感和哲理,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览武夷记》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黄裳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