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禅鉴

逸兴东西自难卜,快可追风白花足。
巾飘飘,蓑蔌蔌。
每引三杯通道瓢,即陈一阕离尘曲。
独忘怀,人注目。
恐是秦渔来混俗,落花流水难拘束。
几度桃花春又复,戏玩人生荣与辱。
石火光中寄此生,故山休问归迟速。
东秦别后无行踪,忽见回辕自西蜀。
二十光阴一转头,新白已能班旧绿。
偶怀起灭寒生粟,盖亦超然坐观独。
便望云山归去来,无生之师在岩谷。
由禅而入从真修,休效诸山编语录。
如来藏里磨尼珠,走上玉炉光断续。
螺髻明,鹊巢惊。
向死生中脱死生,象罔得之方始灵。
扫除物我双何有,怀抱乾坤一混成。
十三位上窥忧喜,正法眼开无处避。
是时人道真仙子,方尚图中旧行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天台禅鉴》是宋代黄裳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禅宗的深厚情感,以及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黄裳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思考。《赠天台禅鉴》中,黄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2. 作品原文: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美的画面,诗人以快马追风的形象比喻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奔放。后半部分则转向静谧的意象,如巾飘飘、蓑蔌蔌等,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向往与实践。
  3. 主题思想:《赠天台禅鉴》通过诗意丰富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追求。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无生之师、如来藏等宗教概念的探讨,强调了从生死中超越、达到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考深度。
  5. 历史影响:尽管《赠天台禅鉴》本身并未被广泛传播,但黄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赠天台禅鉴》不仅是黄裳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的追求,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